戴震相关论文
戴震认为,非从事于字义、名物、制度研究不足以发明六经孔孟中的微言大义,所以十分重视名物考证。戴震的名物考证著作有《考工记图》......
文章以《戴震年谱长编》(简称《长编》)为研讨对象,评述了该书在戴震生平、思想、学术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
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比较了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指出两者之间存在三点差异:第一,孟子和荀子对人性内涵的界定不同;第二,孟子......
戴震是18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他在猛烈抨击宋明理学及释、老思想的同时,从自然、必然的视角提出了一种与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不同的新......
戴震是乾嘉学术的领军人物,他从徽州乡野来到京师后,以素衣秀才的身份在很短时间内就"声重京师,名公卿争相交焉",其学术何以迅速得到......
本文从文化史的视角,分析青年戴震的经学方法论的形成。首先探讨商人与科考的大背景,说明戴震的边缘性格。戴震采取了极不寻常的字......
戴震古音学在语言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本文将戴震九类二十五部与顾炎武、江永古韵分部作比较研究,条分缕析,力求作较完整的历史解释。......
安徽当涂的夏炘和浙江义乌的朱一新对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的批评,主要是为了纠正戴震对于程朱理学的误解.在他们看来,无论戴震或......
戴震的学术思想经历了对宋儒理学的信奉到存疑直至晚年激烈批判的巨大转变,晚年的戴震立志于建立自己的"新理学"体系,并以"理欲......
伊藤仁斋、戴震和丁若镐三位儒家学者基于以人为本的伦理学说,将人们的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广义上的幸福置于他们思想的核心地位......
学界对朱熹、戴震“理欲之辨”的研究颇多,学者多认为朱熹之理欲观截然分理欲为二、以理杀人,与戴震之理欲观截然对立.实际上,包括......
在《中国哲学通史·清代卷》部分,笔者尝试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乾嘉学术中皖派代表人物戴震的哲学方法论做一理论总结与概括,即将......
安徽当涂的夏炘和浙江义乌的朱一新对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的批评,主要是为了纠正戴震对于程朱理学的误解.在他们看来,无论戴震或......
鉴于汉代及以后的经典、辞书、注释存在错误和争议而提出了文本归纳核心义考据法用于先秦文字的考证.这是文本考据和核心义研究的......
善恶问题一直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议题.先秦诸子百家就特别关注人的善恶问题.先秦以降,经过历代思想家的深入探讨和完善,形......
钱穆虽批评乾嘉诸儒排斥“义理”,不重“现实”,然而亦能“同情”乾嘉学风的形成原因,且抉发出乾嘉学者反对清廷专制的思想.钱穆揭......
本文首先讲述了《孟子》乃儒家经典,思想博大精深,汉以来,潜心于孟学者众多,宋之后,孟学渐成显学.清代孟学兴盛,著述多,影响大,成......
戴震对理之"如有物焉"的反对,不只涉及对理本身的理解不同,同时涉及心、性、情一系列问题,相关理解也变得极为不同.根据《孟子字义......
梁启超将清代朴学与汉代经学、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相提并论。清代朴学特别是皖派朴学的鼎盛得益于戴震的开创与引领。戴震经学研究......
戴震围绕“理欲之辨”来提出并阐释“以理杀人”一语。章太炎是近代以来以现代学术眼光诠释“以理杀人”的第一人,他从“理法之辨......
清朝戴震对南宋朱子之非议,大抵是汉学与宋学争议之延续。朱子反对汉学之流于文字训诂,将与生命疏远,于是依二程而建构了一套理学,......
戴震可谓清代哲学的重镇。他拒斥形而上的本体论,而从本源论的角度发展出实体一元而属性多元的气化宇宙论。他拒绝“理”的本体论......
在儒学现代化的进程中,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开始关注知识论问题.然而,在程朱形上学的知识论中,"人心""物理""天理"同构导致知识并未......
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江左《周易》则王辅嗣,《尚书》则孔安国,《左传》则杜元凯。河、洛《左传》则服子慎,《尚书》《周易》则......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方向不定,有时热衷于把语文课教成纯文学课,有时却把语文课教成似政治课;十年动乱期间,几乎把语文课取消了,搞什......
大、小戴《礼记》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德、戴圣分别编选的礼学文献汇编。东汉以后二戴所传《礼记》之命运却判若霄壤。小戴《礼记》研......
戴震是清代乾嘉学术的领军人物。近年来,随着徽学研究的兴盛,也为戴学研究带来新的契机。但在有些戴学研究的论著论文,尤其是一些......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目录,著录图书达万余种,领其事者,皆清代第一流学者。然是书卷帙浩繁,纪昀、戴震、邵晋......
戴震校《水经注》抄袭赵一清、全望祖一案,是清代学术史上的大公案。重新考证《水经注》案,在胡适看来是一个关系到中国新文化发展......
学界对朱熹与戴震二人关于《诗经》的研究尤为重视.但是,学界多是从文献训诂等方面对二人的治诗特点进行研究,对二人关于《诗经》......
明清鼎革,当时学者身处于一个巨大变革时代,对于学术发展的思考都不约而同地放在了反思前代学术宋明理学上。明清之际,社会的巨大......
《戴震全书》收戴震所撰志传、碑传文39篇,与其他徽州学者相比,数量不是太多。其修志、刻碑“务求切于民用”,重视通古知今,主张以......
戴震(1724年1月19日-1777年7月1日),安徽休宁人。他博学好问,治学严谨,且集经学、天文、地理、算学、小学之大成,成为考据学中皖派......
18世纪汉学的建构,首先是由地处江南一隅的家学传承发展成为学人经学圈,然后由学人经学圈内部或学人经学圈之间的横向、纵向的经学......
胡适曾评论说,戴震是八百年来中国思想史上与朱熹、王阳明并列的三个极重要人物之一,甚至说他是朱熹之后的第一个大思想家、大哲学家......
性命問題是儒學的核心,對這一問題的歷史情况,傅斯年有詳細的考辨。他説,他是在30年代始悟令與命、生與性的關係的,因爲令、命、生......